解鎖鏈上世界:搞懂 ERC20 手續費,別讓 Gas 吃掉你的獲利!
嘿,各位對區塊鏈和加密貨幣充滿好奇的朋友們!我是你們的區塊鏈實驗家。這幾年,我泡在各種鏈上項目裡打滾,從以太坊到 Solana、Arbitrum,玩過 NFT 發行、DeFi 策略,也參與過 DAO 的治理。我發現,很多人對鏈上世界躍躍欲試,但常常卡在一個關卡:手續費。特別是以太坊上的 ERC20 代幣轉帳手續費,也就是大家常說的 Gas Fee,有時候高得讓人心驚驚,甚至讓一些小額操作變得不太划算。
進到 2025 年,雖然 Layer 2 方案遍地開花,但以太坊主網的 Gas Fee 依然是大家熱議的話題。最近一次因為某個爆款 GameFi 項目上線,Gas Price 又一度飆升,讓我想起當年「迷戀貓」堵塞以太坊的盛況。所以,今天就讓我們用最白話的方式,深入淺出地聊聊這個讓人又愛又恨的 ERC20 手續費,讓你搞懂它、駕馭它,不再傻傻地被「燒 Gas」。
到底什麼是 ERC20 手續費?為什麼我要付錢?
想像一下,以太坊區塊鏈就像一條超級繁忙的高速公路,上面跑著各式各樣的「車輛」,像是轉帳、執行智能合約、鑄造 NFT 等等。而 ERC20 手續費,也就是 Gas Fee,就是你在這條高速公路上行駛需要支付的「過路費」。

ERC20 其實是以太坊上發行同質化代幣的一種技術標準,我們常見的 USDT (以太坊版本)、UNI、LINK 等等,很多都是 ERC20 代幣。當你要進行任何跟這些代幣相關的操作,比如:
* 把你的 ETH 或 ERC20 代幣從 A 錢包轉到 B 錢包。
* 在去中心化交易所 (DEX) 如 Uniswap 上交易代幣。
* 參與 DeFi 項目的流動性挖礦或借貸。
* 鑄造 (Mint) 一個 NFT。
這些操作都需要以太坊網路上的電腦(稱為驗證者,以前叫礦工)來處理、驗證,並記錄到區塊鏈這個公開大帳本上。Gas Fee 就是你支付給這些驗證者的報酬,感謝他們付出的運算資源和維護網路安全的辛勞。
簡單來說,Gas Fee = Gas 使用量 (Gas Limit) × Gas 價格 (Gas Price)。
* Gas 使用量 (Gas Limit): 代表你的操作複雜程度。越複雜的操作(例如執行一個多步驟的智能合約),需要耗費的運算資源越多,Gas 使用量就越高。你可以把它想像成開車的距離,距離越遠,油耗越高。通常這個值在你發起交易時,錢包會自動幫你估算一個建議值。
* Gas 價格 (Gas Price): 代表你願意為每一個單位的 Gas 支付多少費用。單位通常是 Gwei (Giga Wei),而 Wei 是以太幣 (ETH) 的最小單位 (1 ETH = 1,000,000,000 Gwei)。你可以把它想像成每公升汽油的價格。這個價格是浮動的,由市場供需決定。
所以,你最終支付的 Gas Fee 是用 ETH 來結算的。
為什麼 Gas Fee 有時像坐雲霄飛車,高到嚇人?
這絕對是很多以太坊用戶心中的痛!明明只是想轉個幾十塊美金的代幣,有時候手續費卻可能比轉帳金額還高,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主要原因就是:網路塞車了!
以太坊區塊鏈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每個區塊能容納的交易數量(或者說總 Gas 使用量)有上限。你可以把它想像成尖峰時段的高速公路,車流量突然暴增,但路就這麼寬,處理速度趕不上車輛湧入的速度,自然就會大塞車。
當很多人同時都想在以太坊上進行操作時,大家就會開始「競價」,提高自己願意支付的 Gas 價格,希望自己的交易能被驗證者優先處理,快點被打包進區塊。這種情況下,Gas 價格就會水漲船高。
過去幾年,我們經歷過好幾次 Gas Fee 飆升的時期:
1. DeFi Summer (2020-2021): 流動性挖礦、去中心化借貸等 DeFi 應用大爆發,吸引海量用戶湧入以太坊,Gas Fee 居高不下。
2. NFT 狂潮 (2021-2022): 各種 PFP 頭像、藝術品、遊戲道具 NFT 的發行和交易,尤其是熱門項目的公開鑄造 (Public Mint),常常引發「Gas War」,大家瘋狂拉高 Gas Price 只為搶到 NFT。
3. 特定項目熱度 (不定時): 就像 2025 年初那個現象級的 GameFi 項目,或是未來可能出現的其他爆款應用,都可能在短時間內造成網路擁堵。
我記得有一次,我想參與某個 NFT 的早期鑄造,當時網路熱度極高,我看著 Gas Price 從正常的 30 Gwei 一路飆到 500 Gwei 以上,換算下來光手續費就要幾百美金,簡直比 NFT 本身還貴!這就是供需失衡最直接的體現。

高昂手續費的「殺傷力」不容小覷
高 Gas Fee 不僅僅是讓使用者心疼荷包,它帶來的影響是全面性的:
* 扼殺小額交易: 對於只想進行幾十或幾百美金交易的普通用戶來說,高昂的手續費讓這些操作變得非常不划算,甚至無法進行。這大大提高了參與以太坊生態的門檻。
* 阻礙應用創新: 開發者在設計 DApp (去中心化應用) 時,必須考慮到 Gas 成本。如果一個應用的核心功能需要頻繁的鏈上互動,高 Gas 會嚴重影響用戶體驗,甚至讓項目難以推廣。
* 促使生態外移: 正因為以太坊主網的擁堵和高費用,許多項目和用戶開始尋找替代方案,例如轉向其他交易速度更快、手續費更低的公鏈(如 Solana、Avalanche),或是遷移到以太坊的 Layer 2 擴容網路上。
* 影響你的投資決策: 如果你參與 DeFi 挖礦,高昂的 Claim (領取收益) 或 Stake (質押) 手續費可能會吃掉你大部分的利潤。如果你是 NFT 玩家,買賣時的 Gas Fee 也是必須納入考量的交易成本。
很多朋友問我,在 Gas 高的時候,是不是就只能「躺平」不動?某種程度上是的,但幸好,區塊鏈世界發展飛快,解決方案也一直在演進。
告別高 Gas 惡夢:2025 年的解決方案與趨勢
面對 Gas Fee 的挑戰,區塊鏈社群從未停止探索。到了 2025 年,我們已經有了不少成熟的應對方案:
1. Layer 2 擴容網路:高速公路旁的快速便道
Layer 2 (L2) 是目前最主流的以太坊擴容方案。你可以把它想像成在原本擁擠的高速公路 (Layer 1,以太坊主網) 旁邊,蓋了很多條「快速便道」。這些 L2 網路(例如 Arbitrum、Optimism、zkSync、StarkNet 等)可以把大量的交易先在 L2 上處理打包,然後再把最終結果「摘要」回傳到 L1 主網確認。
這樣做的好處是:
* 速度快: L2 上的交易確認速度通常遠快於 L1。
* 費用低: 大幅降低了單筆交易的手續費,通常只有 L1 的幾分之一甚至幾十分之一。
以我自己的經驗,自從習慣把大部分 DeFi 操作和 NFT 交易轉移到 Arbitrum 和 Optimism 之後,交易體驗提升非常明顯,手續費壓力也小了很多。當然,L2 之間也有不同的技術路徑(Optimistic Rollups vs. ZK-Rollups),各有優劣,但整體來說,它們極大地緩解了以太坊的擁堵問題。
2. 其他高性能公鏈:條條大路通羅馬
雖然以太坊依然是目前生態最繁榮的智能合約平台,但其他公鏈也在快速發展,提供了不同的選擇。例如:
* Solana: 以高 TPS (每秒交易處理量) 和低廉手續費著稱,吸引了許多 GameFi 和 NFT 項目。
* Avalanche: 透過子網路架構實現擴容,交易速度快、費用低。
* Polygon (PoS Chain): 作為以太坊的側鏈和 L2 解決方案集合,提供了低成本的交易環境,生態也相當豐富。
* Tron (波場): 特別是在穩定幣 USDT 的轉帳上,TRC20 版本的 USDT 因為其速度快、手續費低廉(有時甚至是免費)的特性,成為許多中心化交易所用戶常用的選項,用來替代昂貴的 ERC20 USDT 轉帳。這也是為什麼你常看到交易所會同時支援 ERC20 USDT 和 TRC20 USDT 提領的原因。
選擇哪個鏈,取決於你的具體需求、想參與的項目以及對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程度的考量。
3. 以太坊自身的進化:主網升級進行式
以太坊本身也在不斷升級進化。繼 2022 年的 The Merge (合併,從 PoW 轉向 PoS) 之後,接下來的重點是提升可擴展性。例如 EIP-4844 (Proto-Danksharding),旨在引入一種新的交易類型 (Blob Transactions),專門用於 L2 向 L1 提交數據,預計能大幅降低 L2 的數據儲存成本,進而讓 L2 的手續費更加便宜。這些升級雖然需要時間,但長遠來看,對降低 Gas Fee 有著根本性的幫助。
4. 中心化交易所 (CEX) 的角色:新手友善的避風港?
對於剛入門的朋友,直接在鏈上與智能合約互動可能會感到有點複雜且成本高昂。這時候,中心化交易所 (CEX) 提供了一個相對簡單的途徑。許多 CEX 會提供:
* 固定的提幣手續費: 無論當時鏈上 Gas 多高,從 CEX 提領 ERC20 代幣通常是收取一個固定的費用(雖然這個費用也可能隨市場調整)。
* 支援多鏈提領: 如前所述,支援 TRC20 USDT 或其他鏈上的代幣提領,讓用戶可以選擇成本更低的方式轉移資產。
* 內部轉帳免費: 在同一個 CEX 平台上的用戶之間互相轉帳,通常是即時且免費的。
當然,使用 CEX 意味著你的資產由平台託管,需要信任平台的安全性。但對於頻繁交易或是不想深入研究鏈上操作細節的初學者來說,CEX 確實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性。
省錢小撇步:如何聰明應對 ERC20 手續費?
即使有了 L2 和其他方案,有時你可能還是需要在以太坊主網進行操作。這裡有幾個小技巧,幫助你盡量節省 Gas Fee:
1. 關注 Gas 價格: 在發起交易前,使用 Etherscan Gas Tracker 或類似工具查看當前的 Gas Price。避開網路尖峰時段(通常是歐美工作時間的重疊時段),選擇在網路較空閒時(例如週末或深夜)進行交易,Gas Price 會低很多。
2. 設定合理的 Gas Limit 和 Gas Price: 大部分錢包會自動估算,但你可以根據網路狀況手動微調。Gas Limit 設太低可能導致交易失敗(但 Gas 還是會被消耗一部分),Gas Price 設太低則可能讓你的交易卡很久才被處理。新手建議使用錢包的「建議值」或「快速」選項。
3. 優先使用 Layer 2: 如果你要互動的 DApp 或要交易的代幣已經部署在 Arbitrum、Optimism 等 L2 網路上,優先考慮在 L2 上操作。善用跨鏈橋將資產轉移到 L2。
4. 善用 CEX 提領選項: 如果只是要轉移 USDT 等代幣,比較一下 CEX 提供的 ERC20 提領費和其他鏈(如 TRC20)的提領費,選擇最划算的方式。
5. 合併交易: 如果可能,將多個小額操作合併成一個較大的交易,可以節省固定成本部分的 Gas Fee。

鏈上交易成本比一比 (2025 預估)
為了讓你更有概念,我整理了一個簡單的表格,比較不同網路在 2025 年進行常見操作的大致手續費和速度(注意: 這些數字是基於當前發展的預估,實際費用會隨網路狀況劇烈波動):
網路 | 常見操作 | 預估平均手續費 (USD) | 預估交易速度 |
---|---|---|---|
以太坊主網 (L1) | ERC20 代幣轉帳 | $2 – $15+ (尖峰更高) | 數分鐘 |
以太坊主網 (L1) | Uniswap V3 交易 | $10 – $50+ (尖峰更高) | 數分鐘 |
Arbitrum (L2) | 代幣轉帳 | $0.1 – $0.5 | 數秒鐘 |
Arbitrum (L2) | DEX 交易 | $0.3 – $1.5 | 數秒鐘 |
Optimism (L2) | 代幣轉帳 | $0.1 – $0.5 | 數秒鐘 |
Optimism (L2) | DEX 交易 | $0.3 – $1.5 | 數秒鐘 |
Solana | 代幣轉帳 / DEX 交易 | <$0.01 | 數秒鐘 |
Tron (波場) | TRC20 USDT 轉帳 | <$0.1 (或 CEX 提領免費) | 數秒鐘 |
從表格可以清楚看到,Layer 2 和其他公鏈在手續費和速度上,相較於以太坊主網有著顯著的優勢。
結語:理解 Gas,才能暢遊鏈上世界
ERC20 手續費,或者說 Gas Fee,是以太坊生態運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理解它的運作原理、影響因素以及應對方法,對於任何想在鏈上世界探索、投資、甚至只是簡單轉帳的人來說,都至關重要。
雖然高 Gas Fee 曾是許多人的惡夢,但隨著 Layer 2 技術的成熟、其他公鏈的發展以及以太坊自身的升級,我們已經有了越來越多的選擇來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身為一個區塊鏈實驗家,我樂觀看待這些發展,它們正在逐步降低參與門檻,讓更多人能夠享受到去中心化技術帶來的機會。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幫助你撥開 Gas Fee 的迷霧,未來在鏈上操作時更加得心應手,不再對那跳動的 Gwei 數字感到焦慮。記住,持續學習、保持好奇,你也能成為一個聰明的鏈上領航員!
ERC20 手續費常見問題解答 (FAQ)
Q1: 為什麼有時候我的以太坊交易會失敗,但手續費還是被扣了?
這通常發生在你設定的 Gas Limit 過低時。Gas Limit 代表你允許這筆交易最多可以消耗多少 Gas。如果交易實際需要的 Gas 超過了你設定的上限,交易就會失敗(因為運算資源不夠)。然而,驗證者已經為處理你的交易付出了一部分的運算資源,所以這部分的 Gas Fee 還是會被收取。這就像你開車上高速公路,開到一半發現油不夠了,雖然沒到目的地,但已經消耗的油錢(過路費)還是要付。
Q2: ERC20 手續費和 ETH 價格有關嗎?
有間接關係。Gas Fee 本身是用 ETH 計價的(透過 Gwei)。Gas Price(單位 Gas 的價格,用 Gwei 表示)主要受網路擁堵程度影響。但是,你最終支付的法幣成本(例如美金或台幣)會同時受到 Gas Price 和 ETH 本身價格的影響。舉例來說,即使 Gas Price 維持在 20 Gwei 不變,如果 ETH 的價格從 $2000 漲到 $4000,那麼同樣一筆交易,你需要支付的法幣手續費就會翻倍。
Q3: 我只是想轉帳 USDT,為什麼有 ERC20、TRC20、Omni 等不同選項?手續費差很多嗎?
USDT 是一種穩定幣,它發行在多個不同的區塊鏈網路上。ERC20 USDT 是發行在以太坊上的版本,它的手續費就是我們討論的以太坊 Gas Fee,會隨網路擁堵狀況波動,有時可能很高。TRC20 USDT 是發行在波場 (Tron) 網路上的版本,通常手續費非常低廉,速度也很快。Omni USDT 是最早發行在比特幣網路上的版本,現在相對較少使用,速度較慢且手續費也較高。因此,在交易所提領 USDT 時,選擇 TRC20 通常會比 ERC20 便宜且快速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你必須確認接收方的錢包或平台支援你所選擇的那個鏈的 USDT! 例如,你要轉 TRC20 USDT,接收地址必須是 TRC20 地址(通常是 T 開頭),否則資產可能會遺失。
Q4: 使用 Layer 2 網路 (如 Arbitrum) 需要支付 Gas Fee 嗎?用什麼支付?
是的,在 Layer 2 網路上進行交易仍然需要支付手續費,但通常遠低於以太坊主網 (L1)。費用的用途是支付給 L2 的排序器 (Sequencer) 以及將交易數據打包傳回 L1 的成本。大多數基於以太坊的 L2 網路,其手續費仍然是用該網路上的 ETH 來支付的。例如,在 Arbitrum 或 Optimism 上交易,你需要確保你的 L2 錢包裡有少量 ETH 來支付 Gas。
嗨,我是區塊鏈實驗家 🧪在幣圈待了八年多,期間內參與過 10+ 個鏈上項目測試與社群治理,涵蓋以太坊、Solana、Arbitrum、生態系曾主導 NFT 發行、DeFi 策略模擬、DAO 投票與激勵設計等實驗定期追蹤 L2 發展、鏈上數據分析與代幣經濟模型演進目標是把鏈上機會轉譯成人人都能參與的工具與知識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