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EX風暴:當高息神話遇上監管鐵拳,我們學到了什麼?
哈囉,各位對金融世界充滿好奇的朋友們!今天我們不聊那些讓人眼花撩亂的 L2 解決方案或是複雜的代幣經濟模型,我們要來談談一個在 2023 年底到 2024 年初,在香港和台灣幣圈投下震撼彈的名字:JPEX 虛擬資產交易平台。
你可能在新聞上、社群媒體,甚至捷運廣告都看過它。它一度風光無限,找來名人代言,打出誘人的高報酬口號,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投資者。然而,這一切的美好想像,卻在香港證監會的一紙警告下瞬間崩塌,演變成一場涉及數十億資金、橫跨多地的金融疑案。
這起事件不只讓許多投資人損失慘重,更像一面鏡子,映照出加密貨幣世界潛藏的風險,以及身為投資者,我們該如何睜大眼睛、保護自己。就讓我這個在區塊鏈世界打滾了幾年的「實驗家」,帶大家深入淺出地拆解 JPEX 事件的來龍去脈,看看這齣戲到底演了些什麼,以及我們能從中汲取哪些寶貴的教訓。
光鮮亮麗的登場:JPEX 如何席捲市場?
JPEX 大約在 2020 年左右冒起,自稱是來自杜拜、放眼全球的數字資產交易平台。它非常懂得行銷自己,手法相當多元:
1. 鋪天蓋地的廣告: 無論是香港的黃金地段、交通樞紐,還是台灣的「亞洲區塊鏈大樓」,都曾見過 JPEX 醒目的標誌。線上線下的廣告投入非常驚人。
2. 名人與網紅加持: JPEX 找來了不少在香港和台灣具有知名度的藝人、網紅合作推廣,例如香港的林作、陳怡,台灣的歌手陳零九等。名人效應無疑增加了平台的曝光度和看似可信的形象。
3. 高息回報誘餌: 這恐怕是吸引最多投資人的關鍵。JPEX 推出了所謂的「理財」產品,宣稱提供極高的年化報酬率,有些甚至接近或超過 20%,遠超傳統金融商品的水平。這對於追求快速獲利的投資人來說,無疑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4. 場外交易所 (OTC) 合作: 與許多場外交易的找換店合作,讓用戶更容易用現金兌換成加密貨幣存入 JPEX 平台,降低了入門門檻。

在這些操作下,JPEX 迅速累積了大量用戶和資金。許多初入幣圈,或是對高風險投資躍躍欲試的朋友,很容易就被這種「看起來很專業」、「很多人推薦」、「回報又高」的平台所吸引。
風雲變色:監管警示與提款惡夢
然而,好景不常。2023 年 9 月 13 日,香港證監會(SFC)罕見地公開點名警告 JPEX,指出其從未申請牌照,卻積極向香港公眾推廣其服務與產品,且其推廣手法存在多項可疑之處。證監會更直接將 JPEX 列入「無牌公司及可疑網站名單」。
這份警告就像推倒了第一張骨牌,引發了連鎖效應:
* 提款困難: 警告發出後,大量用戶恐慌性地試圖從 JPEX 提出自己的資產(主要是泰達幣 USDT),卻發現困難重重。平台開始以各種理由延遲或拒絕提款申請。
* 天價手續費: 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JPEX 隨後將提款手續費(礦工費 Gas Fee)上限大幅調高至 999 USDT。簡單來說,你想提出 1000 USDT,平台就要先收你 999 USDT 的手續費,這等於是變相阻止用戶提款。
* 資產強制轉換: 為了應對危機,JPEX 還推出了所謂的「DAO 持份者分紅方案」,聲稱要轉型為去中心化自治組織,並將用戶帳戶內的資產強制轉換成其平台幣 JPC。然而,JPC 的價值缺乏支撐,且多數用戶反映,即使轉換後,依然無法提領。
這些舉動,幾乎坐實了 JPEX 涉及金融詐騙的嫌疑。高報酬的承諾,最終變成了用戶看得到、摸不著的數位幻影。
執法雷霆:「鐵關行動」與跨地追查
隨著事態惡化,執法部門迅速介入。
* 香港: 香港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隨即展開代號為「鐵關行動」的大規模調查與拘捕。截至 2024 年初,已拘捕超過 70 人,包括 JPEX 員工、合作的 OTC 負責人,以及多名曾為 JPEX 大力宣傳的網紅(如林作、陳怡等)。警方凍結了相關資產,包括現金、房產、加密貨幣等,但追回的金額與受害者總損失相比仍有巨大差距。據統計,香港地區的報案人數超過 2600 人,涉及金額高達約 16.1 億港元。
* 台灣: 台灣方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在收到檢舉後,將情資移送檢調。台北地檢署展開偵辦,發現 JPEX 在台灣透過講座、社群等方式招攬投資,吸金超過千萬新台幣。檢方後續依違反銀行法、洗錢防制法及加重詐欺等罪名,起訴了 JPEX 台灣區首席合夥人張東穎、講師施瑀、以及登記在「亞洲區塊鏈大樓」的公司負責人牛耿晟等三人。至於曾擔任代言人的歌手陳零九,檢方調查後認為他對 JPEX 的非法運作並不知情,且其自身也有投資損失,最終給予不起訴處分。

這場跨越香港、台灣,甚至可能涉及杜拜、澳洲等多地的追查行動,凸顯了加密貨幣犯罪的跨境性質與執法難度。
拆解騙局:JPEX 的真實面貌與手法
從目前已知的資訊來看,JPEX 案具備了許多典型金融騙局的特徵:
* 無牌經營: 最核心的問題。它從未獲得任何主要金融監管機構(如香港證監會)核發的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牌照,卻大肆招攬業務。
* 虛假宣傳: 聲稱在杜拜、澳洲、美國、加拿大等地持有牌照,但經查證,這些牌照要嘛不存在,要嘛只是普通公司註冊或無法經營交易所業務的許可。甚至被日本金融廳公開打臉,澄清其不在日本的加密資產交易所名單上。
* 高息誘騙: 承諾遠超市場常態的報酬率,這是吸引資金流入的主要手段,也是龐氏騙局(層壓式騙局)的常見特徵,需要不斷有新資金流入來支付前期投資者的利息。
* 限制提款與挪用資金: 當資金流入不足或面臨監管壓力時,便限制用戶提款,甚至可能挪用用戶資金。設定天價手續費、強制轉換成價值不明的平台幣,都是阻止資金外流的手段。
* 利用名人與 OTC: 透過名人代言增加信任感,利用 OTC 降低入金門檻,擴大受害者範圍。
以下表格簡單對比了 JPEX 的宣傳與實際情況:
JPEX 宣稱 | 實際情況 |
---|---|
全球性持牌合規交易所 | 未獲香港證監會等主要監管機構牌照,多國牌照宣稱不實或誤導 |
穩定高額理財回報 (近 20%) | 報酬率遠超市場常態,疑似龐氏騙局特徵,無法持續兌付 |
資金安全,隨時可提領 | 爆發提款困難,設定天價手續費,強制轉換成平台幣 |
透明公開的營運 | 實際負責人、公司架構、資金流向成謎,缺乏透明度 |
給我們的啟示:如何在幣圈叢林中趨吉避凶?
JPEX 事件無疑是一堂昂貴的課。身為區塊鏈實驗家,我經常看到各種新項目打著創新的旗號,但背後可能隱藏著巨大的風險。以我自己的觀察來看,許多朋友往往被高報酬的承諾沖昏頭,忽略了最基本的查證工作。
那麼,我們可以從 JPEX 案學到什麼?
1. 監管牌照是基本門檻: 投資任何金融平台,第一步就是確認其是否受到有公信力的金融監管機構監管。在香港,就是要查證監會的持牌名單;在台灣,雖然虛擬資產專法仍在路上,但金管會已要求業者遵循洗錢防制法規,並可留意其是否有相關聲明或登記。無牌經營的平台,風險極高。
2. 警惕不合理的高報酬: 金融世界沒有「穩賺不賠」的午餐。任何承諾遠超市場平均水平(例如,2025 年全球經濟若在川普關稅政策變動下,預期 PMI 指數僅溫和復甦,多數穩定投資年化報酬可能僅個位數)且保證本金的投資,都需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高報酬往往伴隨著高風險,甚至可能是詐騙的誘餌。
3. 切勿盡信名人或網紅推薦: 名人代言或網紅推薦,很多時候只是商業合作,他們未必真正了解產品的風險,甚至可能本身也是被誤導。獨立思考和自行查證,遠比盲目跟隨重要。
4. 了解資金的去向與平台的運作模式: 盡可能了解你投入的資金是如何被平台運用的?平台的獲利模式是什麼?如果平台說不清楚,或者模式過於複雜難懂,那就要小心了。以我參與 DeFi 策略模擬的經驗來看,真正穩健的項目,其價值捕獲邏輯通常是清晰可循的。
5. 分散風險,不要投入全部身家: 即使是看似可靠的平台,也應避免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加密貨幣本身就是高波動性資產,投入的金額應該是你能承受損失的部分。
6. 善用工具,提高交易效率: 對於有經驗的投資者,選擇合規且功能強大的交易工具也很重要。例如,有些朋友會使用像 Moneta Markets 億匯這樣的平台進行差價合約交易,主要是看中其操作介面直觀、執行效率高,有助於在波動的市場中更好地管理部位。當然,這類工具本身也涉及風險,需要充分了解後再使用。

常見問題解答 (FAQ)
JPEX 現在還能用嗎?我的錢拿得回來嗎?
JPEX 平台基本上已經停止運作,用戶資產被卡住且難以提領。雖然香港和台灣警方都在追查,並凍結了部分資產,但由於涉及金額龐大、資金流向複雜且可能涉及跨境轉移,受害者能否全額或部分取回損失,目前仍是未知數,過程也可能相當漫長。
JPEX 的幕後主腦是誰?抓到了嗎?
儘管香港和台灣警方逮捕了多名涉案人士,包括員工、OTC 負責人和推廣者,但 JPEX 真正的幕後主腦身份至今仍未被完全公開或確認逮捕。追查這類跨境加密貨幣犯罪集團的首腦,通常具有相當大的挑戰性。
所有加密貨幣交易所都像 JPEX 一樣危險嗎?
不是的。全球有許多受到較嚴格監管、營運相對透明、歷史悠久的加密貨幣交易所。關鍵在於選擇。投資者應優先考慮那些持有主要國家或地區頒發的合規牌照、用戶資產有妥善保管機制(如冷熱錢包分離、儲備證明)、公司資訊相對透明的平台。JPEX 案凸顯的是無牌經營和涉嫌詐欺的平台的風險。
如果我懷疑自己遇到了類似 JPEX 的平台,該怎麼辦?
首先,立即停止投入更多資金。其次,嘗試將現有資產提出。同時,保留所有與該平台的溝通紀錄、交易紀錄、對方提供的資訊等證據。接著,向你所在地的金融監管機構或警察機關報案。在台灣可以聯繫金管會或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在香港可以聯繫證監會或香港警務處商業罪案調查科。
結語:保持警惕,智慧前行
JPEX 事件無疑是加密貨幣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警示案例。它提醒我們,在追逐新興科技和潛在回報的同時,絕對不能忽略風險評估和基礎的查證工作。區塊鏈技術本身是中性的,但它可能被別有用心的人用來包裝複雜的金融騙局。
作為一個在鏈上世界探索的實驗家,我始終相信技術的潛力,但也深刻體會到這個領域「高風險高回報」的特性。希望透過這次對 JPEX 事件的深度剖析,能幫助各位金融初學者或中階投資者,更清楚地認識到虛擬資產投資的潛在陷阱,未來在做決策時能更加謹慎、更加明智。
記住,投資永遠是自己的責任。保持好奇心,持續學習,但更要保持警惕心。願大家都能在金融的世界裡,安全航行,智慧前行!
嗨,我是區塊鏈實驗家 🧪在幣圈待了八年多,期間內參與過 10+ 個鏈上項目測試與社群治理,涵蓋以太坊、Solana、Arbitrum、生態系曾主導 NFT 發行、DeFi 策略模擬、DAO 投票與激勵設計等實驗定期追蹤 L2 發展、鏈上數據分析與代幣經濟模型演進目標是把鏈上機會轉譯成人人都能參與的工具與知識歡迎討論!